- · 《内燃机与配件》数据库[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栏目设[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刊物宗[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征稿要[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投稿方[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收稿方[05/29]
内燃机与配件本科毕业论文(内燃机维修与保养(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 物联网,有人试图引用下图来说明日本物联网技术世界领先 然而事实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通信标准和无线宽带是基础技术,网络部分,目前5G 定义
2. 物联网,有人试图引用下图来说明日本物联网技术世界领先
然而事实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通信标准和无线宽带是基础技术,网络部分,目前5G 定义的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场景的标准,基本就是和美国在角力,日本在5G时代只有选择在中美之间站队的机会,没有制定标准的能力。另外,作为物联网要连接的终端,日本家电,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世界占有率都已经很低了,像智能手机,早已已经跌出世界前十。
物联网的网络部分有华为中兴和美国高通在搞,终端部分有中美韩企业瓜分,日本究竟在物联网哪里领先,是在网络部分领先,还是在终端部分领先? 日本只有在汽车方面还有机会,毕竟汽车也是物联网要连接的一部分。另外物联网要连接的摄像头,拥有海康威视和大华科技的也是技术和市场份额最领先的国家。
3. 光伏逆变器,证据就是
然而,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参数就是转换效率,转换效率主流厂家都差不多,市场份额和欧洲厂家居于领先地位,下图是201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十强,按照出货量前五名是华为,阳光电源,SMA,ABB和上能,按照收入前五名是SMA,华为,阳光,ABB和solaredge。都是和欧洲企业,日本三菱都没有进世界前五。
不仅本土市场上光伏逆变器已经基本是本土品牌了,华为和阳光的光伏逆变器还大量出口日本,日本企业连本土市场份额都在下滑,例如下面阳光电源2017年出口日本300MW的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99%
4.深潜技术却是
2016年6月,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八千米级、两次九千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应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另外还创造了国际深海探测的三个首次突破,包括世界首次大于100L的海水取样,世界同类型设备海底取样深度新纪录等,比只在8000米深的海底拍个视频强了多少。
5.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
三井用的是IGCC技术(整体煤气化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效率高,并且污染物可以循环利用减少排放,日本人自己说了,发电效率42%。
但是呢,火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发电煤耗,环境指标三个世界纪录都是创造的,2015年11月自主设计建造的江苏泰州百万千万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是世界首次将二次再热技术应用,该项目建成后发电效率、发电煤耗、环境指标创下3项世界之最,成为全球最优、指标最好的示范电厂
6.超算技术,看2016年的世界超算排名就知道,日本NEC新型SX-ACE连世界前十都进不了,而超级计算机的三项核心指标,“神威太湖之光”的峰值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12.54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可达每秒9.3亿亿次,功耗比为每瓦60.51亿次。这三项关键指标均居世界第一,冠军头衔可谓实至名归。当然有人会说“没有核心技术”,但是神威太湖之光用的是自主申威SW26010处理器,260核心,64位架构。
7.全球定位系统 好牛B啊,可仔细看呢,不过是地面接收美国GPS信号后进行定位,可以把精度从几米提升到几厘米。国产北斗系统已经实现了厘米级定位,面向民用为1-2米,精度优于GPS。为何日本用美国的GPS定位反倒强过了完全自主的北斗呢?
8. 量子技术 在量子计算领域紧追美国,日本并不是量子计算的先进国家。2016年8月,中科大的郭光灿团队已经研制成功半导体量子芯片,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紧追英国和美国。英美才是量子计算机先进国家,紧追英美,日本现在还根本没有量子芯片问世,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还发射了人类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8.可控核聚变技术
但是,可控核聚变领域,是世界第一阵营,紧跟欧美,事实上,和美国是对可控核聚变投入最大的两个国家,据公开报道,目前已知的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有16个,仅次于美国的28个,第三名俄罗斯为5个。而且走的是主流的托克马克装置技术路线,的EAST托克马克装置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大科学工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广南教授说,先前的一些聚变实验持续了100多秒,但它们就像“骑一匹烈马”,难以控制不稳定的等离子体。2016年8月在EAST上进行的实验更像是一次盛装舞步表演,处在被极强电磁场屏蔽的一个环形室中的等离子体被控制在一种高效稳定态H-mode(高约束模式)。物理学家认为高约束模式是未来核聚变电站的最佳工作状态。
由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共同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ITER,是世界最大的可控核聚变科学研究项目,就在2016年12月率先研制出热核聚变堆核心部件,这种核心部件是盛放超过1亿度的聚变燃料的容器。按照ITER的设计方案要求,这种材料需要承受每平米4.7兆瓦的热量,这足以在瞬间熔化一公斤的钢铁。的科研人员用三种材料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并在和多个国家的竞争中率先摸索出让三种材料紧密结合的创新工艺。在权威机构进行的试验中,该材料经受住了比设计标准还高20%的极端高温环境考验。总而言之,更加“耐热”了。这就有可能克服惯性约束与磁约束之间的矛盾,在不烧穿炉子的情况下实现点火。日本的LHD装置和德国一起,走的是非主流的仿星器路线,核大国美国,,法国都放弃或者不准备走这一路线
文章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网址: http://www.nrjypj.cn/zonghexinwen/2022/1207/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