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燃机与配件》数据库[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栏目设[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刊物宗[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征稿要[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投稿方[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收稿方[05/29]
德国人是如何看待日系车的(内燃机与配件论文(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4.1.1 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1。 表1 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执行时间 污染物 标准
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4.1.1 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1。
表1 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执行时间
污染物
标准实施之日起
2017年4月1日
颗粒物(mg/m3)
2
2
二氧化硫(mg/m3)
10
10
氮氧化物(mg/m3)
80
30
汞及其化合物(μg/m3)
0.5
0.5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1级
4.1.2 在用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2。燃煤电站锅炉(含自备电站锅炉)根据市政府要求适时关停,关停之前执行表2中规定的排放限值。
表2 在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执行时间
污染物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外
2017年4月1日后
标准实施之日起
颗粒物(mg/m3)
2
10
二氧化硫(mg/m3)
10
20
氮氧化物(mg/m3)
80
150
汞及其化合物(μg/m3)
0.5
30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1级
1级
注:燃煤锅炉包括燃煤工业锅炉及燃煤电站锅炉。
4.1.3 新建燃气采暖热水炉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不宜超过100mg/kW·h。
4.1.4 燃煤锅炉房无组织粉尘排放控制限值见表3。
表3 燃煤锅炉无组织粉尘排放控制限值
无组织粉尘监控点
浓度限值(mg/m3)
单位周界
0.3
4.1.5 脱硝设备设计运行管理要求
脱硝设备的设计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反应物混合均匀,反应完全,减少有毒有害或可能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的脱硝设备,氨逃逸质量浓度不得高于2.5mg/m3。
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工艺的脱硝设备,氨逃逸质量浓度不得高于8mg/m3。
4.1.6 不同时段建设的锅炉,若采用混合排放烟气且选择的监控位置只能监测混合烟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应执行各个时段限值中最严格的排放限值。
4.2 烟囱高度规定
新建锅炉容量在28MW及以下的烟囱高度按表4规定执行。锅炉容量大于28MW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45m。新建锅炉房烟囱还需高出周围100m内建筑物3m以上。
表4 锅炉烟囱最低高度
单台锅炉容量D/(MW)
D<0.7
0.7≤D<2.8
2.8≤D<7
7≤D<14
14≤D<28
烟囱最低高度/(m)
8
15
25
35
45
5 监测
5.1 烟气监测孔和采样平台
应按GB/T 16157或HJ/T 397的规定设置永久性烟气采样孔和采样平台。
5.2 监测负荷
监测锅炉烟尘排放时,锅炉负荷应符合GB 5468的规定。监测锅炉气态污染物排放时,锅炉负荷不得低于70%。
5.2.1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执行GB/T 16157、HJ/T 397和HJ/T 55的规定。
5.2.2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见表5。
表5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手工监测分析方法
自动监测分析方法
1
颗粒物
GB 5468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HJ/T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2
二氧化硫
HJ/T 56 碘量法
HJ/T 57 定电位电解法
HJ 629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3
氮氧化物
HJ/T 42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43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692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93 定电位电解法
4
汞及其化合物
HJ 543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
5
烟气黑度
HJ/T 398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
6
无组织粉尘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
7
氨
HJ 53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燃气采暖热水炉的氮氧化物测试方法执行GB 25034。
5.3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锅炉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应按照HJ/T 373的要求进行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监测用烟气分析仪应符合JJG 968的规定。
5.4 大气污染物浓度折算方法
实测的锅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应执行GB/T 16157的规定,按公式(1)折算为基准含氧量排放浓度。各类燃烧设备的基准含氧量按表6的规定执行。
5.5 气态污染物浓度单位换算
本标准中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以二氧化氮计,1μmol/mol氮氧化物相当于2.05mg/m3质量浓度,1μmol/mol二氧化硫相当于2.86mg/m3质量浓度。
文章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网址: http://www.nrjypj.cn/zonghexinwen/2022/1212/1242.html